當前位置:中國廣告人網站--->媒介寶庫欄目--->媒體雜談-->詳細內容
吳征傳媒產業(yè)之星
作者:佚名 日期:2001-10-31 字體:[大] [中] [小]
-
吳征再次引起媒介的強烈關注是在2001年9月25日。在中國大飯店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由吳征擔任執(zhí)行主席兼集團行政總裁的陽光文化網絡控股有限公司和新浪網隆重宣布,將共同搭建中國最大的寬帶門戶及跨媒體平臺。會上公布此次新浪網通過支付800萬美金、460萬股新發(fā)行股票方式取得陽光文化29%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同時楊瀾獲得新浪網10%的股份,在十八個月內根據陽光文化的經營業(yè)績,有望增至16%,從而成為新浪網第一大股東。此項策略聯盟完成后,吳征將與姜豐年一起擔任新浪網董事會的共同董事長,茅道林與汪延繼續(xù)擔任新浪網的CEO和總裁,楊瀾繼續(xù)擔任陽光文化董事局主席。
這一令人矚目的傳媒合作意味著他們自己所宣稱的“將在中國開啟跨媒體協力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時代”,同時也意味著吳征已從名妻楊瀾的光環(huán)之下走了出來,成為華人傳媒界一顆奪目的明星。事實上,吳征這個“其貌不揚”的胖胖的年輕人,多年苦心磨練的實力足以讓他馳騁于硝煙彌漫的傳媒戰(zhàn)場……
吳征開始全面投身傳媒工作是在1992年。這一年,吳征與美國華納集團及福建省電視臺合資,在國內設立節(jié)目發(fā)行公司。從1994年開始,吳征的業(yè)務范圍逐漸擴展,積極從事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收購及發(fā)行。他與夫人楊瀾合作,先后四次為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制作節(jié)目,這些節(jié)目還被安排在黃金時段播出。而在電視市場及管理領域,吳征也積累了豐富經驗,他曾為歐美數十家大型媒體機構、包括著名的美國電視設備公司Scientific Alanta擔任顧問。亞洲衛(wèi)視“大國手”
1998年6月,吳征出任香港亞洲電視營運總裁。吳征接手的亞視是當時香港第二大電子傳媒,然而相對于無線電視來說,卻是“弱臺”,始終屈居老二。亞視收視率不僅低于無線,廣告收入也抵不過無線,而且亞視長期虧損。1993年亞視虧損2億多元,1994年虧損1億多,1995年虧7000多萬,1996年微賺1200多萬,1997年又虧8000多萬。1998年上半年的虧損增至1.2億元,照此下去,1998年全年的赤字將超過2億元 。吳征上臺便立下雄心:下半年要求公司賺錢,未來兩三年要將亞視轉虧為盈,然后考慮上市。
吳征非常喜歡有挑戰(zhàn)性的事業(yè)。擺在他面前的挑戰(zhàn)有三個:第一,重建“亞視”內部良性管理運作機制;第二,與行業(yè)宿敵“無線”制作的節(jié)目展開較量;第三,也是最主要的目標,即用六個月時間,達到收支平衡,三年后徹底實現扭虧為盈。
能否戰(zhàn)勝這三大挑戰(zhàn)并將其轉為推動“亞視”前進的三大動力,吳征的思路相當清晰,他認為只有“亞視”員工才能真正挽救“亞視”。
上任伊始,吳征先從公司內外的形象上整頓管理制度,提高精神面貌。除了下令將公司里外粉飾一新外,并規(guī)定全體員工恢復以前持掛胸卡的上班制度,明確授權保安人員可將他包括在內的任何沒有佩戴胸卡的人拒之門外。一次,吳征已經行至公司大門,忽然想起忘了帶胸卡,立即囑司機調頭回家拿。吳征說到做到,身體力行。實行制度以后,包括他的高級副總裁們也不敢怠慢此類小事。由此可見,吳征所實施大刀闊斧的改革決心是動真格的。
不過,吳征在與員工溝通交流時,也碰到令他頭痛的事。雖然自己熟稔英法等語言,可畢竟不會講廣東語,這給他帶來許多不便的同時也招致一些蠱惑人心傳言,有的報章甚至以大標題借此大作文章,稱以后“亞視”的內部文件、員工開會及書信一律以英語為主云云,這消息搞得公司上下人心惶惶。然而吳征卻不慌不忙地在一次媒體見面會上對上述擔憂作了令人心悅誠服的解釋,他說:“‘亞視’有一千八百多員工,沒有理由要求千余人來遷就我一個講英語和國語的人!彼⒈硎咀约簩⒈M快學會說廣東話,增進與下屬的交流與溝通。
在全面整肅“亞視”管理的同時,吳征還不失時機的策劃了一些有影響的節(jié)目。如在拋出與對手“無線”較勁的《港男選舉》取得不俗的收視之后,接著抓住世界杯的契機試圖給“亞視”打個翻身仗。他迅速派出報道組分別到首場球賽的有關國家跟蹤報道。第一周收視率就上升十幾個百分點。為擴大戰(zhàn)果,他又和部屬策劃“亞視”撥打有獎競猜節(jié)目的熱線電話,稱如果觀眾撥打電話數超過百萬,則亞視體育節(jié)目的名主持人,將剃光腦袋以表慶賀。結果,在香港六百萬人口中,亞視一舉創(chuàng)電話競猜四百萬人次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令“無線”大跌眼鏡,回天乏術。天地數碼開創(chuàng)新天地
1999年2月開始,吳征任香港上市公司凱威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3月22日,由凱威國際與文化部屬下最大的音像出版發(fā)行企業(yè)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合資建立的公司——天地數碼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吳征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天地數碼是類似YAHOO概念的高科技服務公司,而這樣的公司在亞洲還非常少。吳征說他的理想是設計出中國人自己使用的軟件操作系統(tǒng)!斑@項技術要求并不高,沒有理由讓境外公司壟斷。”應用數碼傳輸技術,只要安裝一個被吳征稱作“聰明盒”的裝置,錄像廳、卡拉OK廳乃至家庭就可以通過網絡接收具有數碼影音效果的曲目或電影,克服了目前市場上機頂盒存在的 兩大問題。首先是價格降了下來。當前歐美市場同類產品的單機價格為300-400美元,而聰明盒的價格定位是歐美同類產品的40%。其次,克服了中文現存網絡的缺陷和限制性。對聰明盒而言,無論有線電視網還是電信網等不同網絡,聰明盒都可應付。
在此次合作中,凱威國際負責技術,中錄總社則提供片源。天地數碼注冊資金為3500萬元,凱威國際出資70% 、中錄總社出資30%,此次計劃的首期投資額為7000萬元 。凱威國際與中錄總社的合作計劃是,運用最先進的數碼傳輸技術與網絡管理經驗,在經文化市場主管部門批準的文化經營場所建立電子點播系統(tǒng),即提供自選錄像服務,從而改變文化經營場所現有的節(jié)目供應方式,變購買盜 版VCD為電子點播。這意味著消費者未來在這些場所僅僅憑遙控器,通過機頂盒就可以點播自己想看的節(jié)目,并享受一流的視覺與音響效果。
在1999年運作“天地數碼”中,吳征使其市值一年內上漲達百倍之多,名列香港前茅,并成功成為科技指數股,令業(yè)界矚目。夫婦同創(chuàng)“陽光事業(yè)”
2000年3月,吳征楊瀾夫婦不動聲色地將良記集團成功收購,更名為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控股有限公司,楊瀾出任董事局主席,吳征任董事局執(zhí)行主席兼集團行政總裁。良記的建筑業(yè)務被180度大扭轉為傳媒業(yè)務:購入和制作主題性節(jié)目,經營主題性頻道。短期之內,陽光文化即在香港融到了兩個億的資金,啟動專題節(jié)目的制作,建立紀錄片庫,打造電視傳媒“內容提供商”的理念。
吳征楊瀾夫婦開始這樣給陽光文化定位:致力于歷史、人物、旅游、科技、健康、食品等專題節(jié)目的制作。其發(fā)展宗旨是“以娛樂傳播教育,借信息照亮生活”。吳征欲通過多媒體分銷而形成一種“陽光文化”文化品牌。
陽光文化做歷史和人文傳記兩大類的紀錄專題片,這正是夫人楊瀾的專長。他們看好這類節(jié)目潛在的大市場,約有10%左右的人在長期收看這類專題片,以美國為例,他僅僅200年的歷史,但其歷史和人物傳記支持了整整兩個頻道,播出已經五六年了,收視率和利潤仍在高奏凱歌不斷攀升;而中國有著光輝燦爛的五千年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蘊可以為陽光文化提供無窮盡的精神食糧。
吳征透露:陽光文化集團已在香港、上海、北京耗巨資建立了三個制作中心,并組建了一支節(jié)目采購隊伍,已和美國A&E公司及國際多家專題節(jié)目供應商形成了穩(wěn)固的聯盟關系。目前,陽光已建成擁有超過1萬個標題的紀錄片片庫,到2001年底,有合同保障節(jié)目標題可達到4萬個,吳征認為“陽光文化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互動數碼專題節(jié)目片庫”。陽光文化的目標是,在2005 年前建立擁有2 萬小時的片庫。攜手新浪搭建跨媒體平臺
陽光衛(wèi)視與新浪網的合作最終以雙方控股的方式被正式宣布出來,吳征與姜豐年一起擔任新浪網董事長。新浪與陽光文化正式對外公布雙方的合作內容:合而不并、互為控股。新浪與陽光文化分別被賦予“水”與“光”的浪漫含義,相互滋潤,相互普照。雙方期待著打造一個巨大的寬帶與跨媒體平臺。
吳征表示,對于普通用戶,這次合作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和單一媒體信息表達方式的單一性,從而使用戶有更為廣泛的信息資源與信息渠道,多角度地在了解及時新聞同時感受人文關懷。對于廣告客戶,這次聯手合作使有合作基礎、有相近價值特征的傳媒能夠捆綁推廣,改善目前相對簡單的傳媒投放不能滿足有明確營銷目的的情況,使廣告客戶以較低的成本完成多媒體的規(guī);l(fā)布,廣告商借助新浪和陽光文化的品牌價值優(yōu)勢也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價值內涵,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獲得最高的回報。
吳征是被當作帥才引入新浪的。吳征的到來,給了新浪董事會巨大的想像空間。姜豐年認為“吳征能給新浪帶來的能量會相當大,如果沒有吳征的加入,新浪要想達到提前贏利是不可能的!
有人把新組建的“陽光-新浪”聯合體比喻為中華版的“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聯合體,但吳征認為,這決不是那樣的強強聯合,只能算是新新結合。因為一方是個“三歲的孩子”,一方則是“一歲半的嬰兒”。新媒體的未來
吳征認為新媒體的特點決定了新媒體產業(yè)與傳統(tǒng)媒體產業(yè)的巨大差異。他預測世界媒體產業(yè)將出現以下十個方面的變化:
1.傳媒的性質因網絡的存在將從“廣播”變成“廣取”!皬V取”是指用戶有選擇的使用網絡上的訊息。因此注意力爭奪戰(zhàn)將成為未來傳媒發(fā)展的關鍵。
2.傳統(tǒng)的電視臺將面臨困境,特別是開路(與閉路相對)電視臺的觀眾將直線下降。
3.聲像、數據產品將不僅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傳輸,還可以通過有線衛(wèi)星網絡傳輸,覆蓋面將大為增加,接收成本將大為降低。高速網絡媒體將迅速崛起。
4.內容制作方式將呈兩極化發(fā)展。人們利用個人計算機及相關設備在家庭制作的內容將越來越多,一個好的新聞工作者本人或一個好節(jié)目本身就可能成為一個頻道品牌。大的內容提供商將會涌現出來。隨著媒體渠道的多樣化與分散化,用戶將愿意為好的節(jié)目付費“只有垃圾節(jié)目才是免費的”這一新的概念會形成。媒體產業(yè)將同時告別暴利時代和免費時代,而走向“微利時代”。
5.舊的廣告、入網、節(jié)目發(fā)行與交易的聯盟及分配方式將瓦解。廣告的針對性、準確性將大為上升。
6.印刷媒體數量越來越少,少數盈利好的報紙、雜志將跨越地域合并,成為新的集團,以求規(guī)模效益。小的印刷媒體將被互聯網擠垮。
7.電視臺黃金時段的概念將化為烏有,代之而起的是“我要看電視的時間就是黃金時間”接收習慣。
8.對媒體及新傳播方式的投資將空前高漲,傳播業(yè)占全部國民經濟的比重將大為上升。
9.互聯網對世界的記載將多姿多彩,數字時代的記者必須會寫綜合報道,能拍攝出令人激動的節(jié)目,有出色的語言能力,能掌握網頁設計及動態(tài)雙態(tài)數字攝影記者的優(yōu)劣競爭將越發(fā)明顯。
10.互聯網將安全打破地域國界的限制,實施最初的聲音、數據與靜止的圖像到質量越來越高的動態(tài)畫面的跨國界傳播,此項技術突破將完全改變媒體的概念,使網絡電視廣播超越國界。
吳征簡歷:
1986年畢業(yè)于法國薩伏大學法語系。
1989年獲美國卡爾文-斯多克頓學院工商管理學士學位。
1993年和1996年分別獲華盛頓大學碩士學位和美國巴靈頓大學博士學位。
后獲復旦大學國際政治關系學院第二個博士學位。同時受聘北大和清華客座教授。
1998年6月至1999年2月間曾出任香港亞洲電視營運總裁。
此外從事媒體投資和戰(zhàn)略咨詢業(yè)務的博納投資咨詢公司的主席。
2001年9月任新浪董事會共同董事長。